假如你討厭物理,這篇文章可以略過,因為這篇文章全和基本物理有關。 我從小討厭讀書,唯獨對物理有興趣。物理定理對我來說,有點像「男生喜歡女生」那樣簡單自然,不必花太多時間去背公式。也因此,即使不太用功,我的物理成績始終出類拔萃。只可惜,這天賦全被學生時代不知上進的我給浪費了。 假如能夠重來一次,我只有一個志向──台大物理系(絕不是國文系)。甚至到了今天,有時我還是會幻想,哪天重回大學讀物理系? 或許,有一天我發了神經病,真會如此。 這篇文章,可以看成是我「小發神經病」的產物。 壹、原子結構與太陽系
圖一:原子結構圖
當我們看到「電子」繞著「原子核」旋轉的原子結構圖(圖一),以及行星繞著太陽旋轉的軌道圖(圖二),不知有多少人好奇:這兩個圖形怎麼有點類似?
圖二:行星環繞太陽軌道圖
假如再進一步研究,更令人訝異。因為,它們至少存在三個相似點: 一、都是球體繞著球體旋轉(為簡化稱謂,文後「被環繞」的球體稱「母球」,環繞母球旋轉的是「子球」;母球和子球組成「旋轉體系」)。 二、母球質量佔旋轉體系總質量的九十九%以上。原子結構中的母球是原子核,它的質量至少是子球總重量的一千八百四十倍。至於太陽系,九大行星的「質量總和」還不到太陽質量的○‧二%。 三、旋轉體系所佔據的總體積極大,「平均密度」稀薄到幾近真空。無論是原子結構或太陽系,母球體積都不過是旋轉體系總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。「幾千億分之一」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數字。假如把旋轉體系所佔據的空域想像成一間屋子(也就是,把太陽系縮小成一間屋子,或是把單一原子放大成一間屋子),那麼,母球在這間屋子的正中心,體積比針尖還要小;幾個小得像微生物的子球繞著它旋轉──這種組合的平均密度,不是和真空一樣稀薄? 貳、宇宙墳場──黑洞 前述「屋子、針尖、微生物」的比喻是個「看不見」的範例。現在我們不妨把模型放大,想像一些「看得見」的實物。如果把太陽縮小成直徑一公尺的大汽球,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、直徑,以及與行星相近似的球體如表一: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